姓名:刘慧

性别:女

出生:1967年1月26日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 称:研究员

学 位:博士

现任职务:信息中心副主任

工作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要业绩:女,水生生物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欧盟玛丽.居里学者。从事海水养殖科学与技术研究26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海水养殖生态学、海水养殖规划技术与综合管理,海洋生态安全及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全程参加牙鲆、真鲷、河蟹、对虾、牡蛎、扇贝等多种海水经济种类的育苗和养殖,并参与养殖技术(包括工厂化和循环水)研发;主持欧盟第六、第七框架计划项目和Horizon2020计划项目各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和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等;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欧盟Asia-Pro-Eco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课题4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科技部平台项目1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1项、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咨询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多项。发表论著50余篇,其中SCI论文8篇;获得发明专利6项。

邮政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106号 邮编:266071

电话:+86 532 85844718 传真:+86 532 85811514

电子邮箱: liuhui@ysfri.ac.cn huioban@hotmail.com

工作经历及参加科研项目:

2008年6月-现在:

1.管理工作:作为黄海水产研究所信息中心副主任,负责全所对外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渔业科学进展》编辑部、黄海所网站、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等。

2.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要有:

(1)欧盟Horizon2020计划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空间规划研究”AquaSpace(2015-2018,633476 - AquaSpace - H2020-SFS-2014-2),中方负责人

(2)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十三五水产养殖战略研究” (2014-2016),综合组主要成员。

(3)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中国近海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管理的科学问题及政策建议”(2014-2016,80万),专题负责人、项目秘书。

(4)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南海资源开发与利用咨询研究”-“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战略”专题(2014-2016,20万),子专题负责人、项目秘书。

(5)国家海洋局海洋战略研究所软课题项目:海洋渔业对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作用研究(2014,4万元)。课题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合作项目“海洋科学发展趋势和前沿战略研究”(2014-2015),主要参加人,负责海水养殖领域相关的学科发展前沿战略研究工作。

(7)青岛市“九三”学社调研课题(2014年度重点项目)“青岛市海洋生态保护管理”,主持。

(8)中国工程院“中国水产种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咨询研究项目(2013-2014),主要参加人。

(9)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项目“海洋科学创新方法研究”(2012-2014,80万)。参与“海洋科学与技术交叉融合”专题研究。

(10)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钓鱼岛及其邻近海域历史、权益和法律问题咨询研究(2012-2014),专题负责人,钓鱼岛渔业历史及渔业资源专题研究。

(11)中国科学院学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国海陆交互作用带环境特征、相宜利用与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11-3013,30万),专题负责人,渔业学科发展战略专题研究。

(12)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中国海洋与海岸工程生态安全中若干科学问题及对策建议研究”(2011-2012,80万)。担任课题协调员,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研究报告撰写和管理项目经费

(13)国家发展改革委咨询项目“‘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和专项前期研究”课题——“‘十二五’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咨询研究”(2010,23万)。担任课题协调员,负责项目工作会议组织协调、研究报告撰写和管理项目经费

(14)山东省2010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刺参高密度工厂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2010GHY10510,2010-2013,30万),主持

(15)青岛市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先进胶印机技术、耐高温橡胶新材料技术和海藻新能源开发研究技术”(10-1-4-98-hz,2010-2012, 25万),主持

(16)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牡蛎对诺如病毒的抗性及其遗传学研究”(2010DFA31720,2010-2013, 100万),研究建立牡蛎诺如病毒的快速检测方法,并利用群体选育方法培育抗诺如病毒的牡蛎新品种(品系)。

(17)欧盟第七框架计划项目“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国际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nsortium on Integrated Multi-Trophic Aquaculture (acronym: IRC-IMTA) (PIRSES-GA-2008-230803,2009-2012,144万), 主持,开展了综合多元养殖技术和藻类生物能源研究;

(18)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2009-2010,238万),项目协调员,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课题调研和中英文报告撰写工作;

(19)科技部2009年度对欧盟科技合作专项经费项目“大型海藻发酵提取甲烷技术研究”(0914,2009-2012,60万)(主持),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实验研究;

(20)环保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与政策研究”(2009-2010,15万),负责项目组织协调、课题调研和中英文报告撰写工作;

(21)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世界优势海洋渔业科技调研与黄海所国际合作平台建设”(2009年,16万)(主持),负责课题调研和报告撰写工作;

(22)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刺参的消化生理和营养调控研究”(Y2008D04, 2008-2011,5万),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和实验研究;

(2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产优质虾、贝、藻类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3, 2006-2010),选育了中国对虾、凡那滨对虾、斑节对虾青虾、海水珍珠贝、淡水珍珠贝、扇贝和海带新品种(品系)多个。

3.教学工作:作为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2006年7月- 2008年6月:

4.管理工作:作为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负责组织和申报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和与企业间的横向课题。与国内外科技资助部门和管理部门、产业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并保持黄海所与国内外其他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合协作,从而促进全所科研工作和科研水平的发展。管理黄海所各科研职能部门所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组织协调科研成果的验收、鉴定、报奖等。管理科研处的日常工作,如项目申报、科技交流、组织学术会议和培训班、科技成果和重大科技活动的新闻发布等。

5.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主要有:a.欧盟第六框架计划项目INTERAM (MIF2-CT-2004-509394, reintegration phase), 研究了海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营养和养殖技术;b.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高产优质虾、贝、藻类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3, 2006-2010)。

2005年6月-2006年6月:获得欧盟第六框架计划玛丽·居里奖(Marie Curie Fellowship),项目名称INTERAM(MIF2-CT-2004-509394),在英国苏格兰海洋科学协会(The Scottish Association for Marine Science, SAMS)做高级访问学者,为期一年。从事棘皮动物营养和生态毒理学研究。欧盟资助总额约为17.3万欧元,其中55,290欧元作为在黄海所的研究经费。项目于2005-2007年实施。

2002年7月-2005年6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生态室,副研究员,主攻海水养殖研究。

1.欧盟第六框架计划(FP6,Asia-Pro-Eco)国际合作项目——“Marine Investment for Future Prosperity (MARINVEST,2004~2006)”,为主要参加人,负责项目对外协调、翻译、(中、英文)文字材料撰写、组织研讨会和培训班等。欧盟资助经费38万欧元。

2.参加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项目“滤食性贝类对海洋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2003DIB3J107,2004~2007),为主要参加人,负责贝类生理生态学实验和生态模型的构建。项目资金70万元。

3.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名特优良新种类的种苗繁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 (2002AA603015,2002~2005)。全面负责苗种生产过程的技术工作,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实现了多项高水平技术设备的建造、优化和生产运转,提前完成了项目的数量考核指标,年生产壳长1~8mm以上的菲律宾蛤仔苗种15亿粒以上。

4.参加863计划项目“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及示范”(2004AA603140,2004~2005),全面负责苗种生产过程的技术工作。生产平均壳长7.3mm~l0.lmm苗6178万个,幼贝成活率25.4%;在福建生产了平均壳长4.7cm、体重12.2 g的幼贝23.34万粒,平均成活率 35.2%;建成海区养殖示范区500亩。

5.参加863计划项目:“贝类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育苗技术”(2004AA626090,2004~2005),负责贝类幼体的高密度培养。主要参加人,位列第三。

6.参加863计划项目:“贝类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育苗技术”(2002AA629200,2002-2004),负责贝类幼体的高密度培养。主要参加人,位列第三。

7.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浅海规模化贝类养殖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No. 30271021)。主要参加人。

8.参加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青岛国际水产科技培训基地”(2003~2005),负责联络、翻译、撰写文字材料、组织研讨会和培训班等。由项目资助、黄海所承办了一系列水产品安全研讨会和培训班,专家和学员给以高度评价,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989年9月-2000年8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工程师,海水养殖研究人员。

1.主持牙鲆(Paralitchthys olivaceus)育苗研究项目(北戴河站,2000年),研究内容包括生物饵料培养、亲鱼饲育、苗种培育、成鱼室内和网箱养殖等。生产10cm苗种10万余尾。

2.主持河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育苗研究项目(北戴河站,1999年),工作内容包括苗种培育、单胞藻和轮虫培养等。

3.主持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育苗研究项目(北戴河站,1998年),培育商品苗近300万片(约3000万粒)。

4.主持牙鲆 (Paralitchthys olivaceus) 和红鳍东方豚 (Fugu rubripes) 育苗研究项目(辽宁省东港市,1997年),培育3-5cm苗种65万尾以上。

5.主持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河蟹 (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 育苗研究项目(浙江省宁波市,1996年底-1997年初),共培育虾苗1.2亿,大眼幼体265公斤。

6.参加农业部专项“牙鲆(Paralitchthys olivaceus)网箱养殖实验”(F 96-02-01, 1994~1996,北戴河站),主要参加人,负责生物饵料的培养、亲鱼的饲育、苗种培育、成鱼的室内和网箱养殖。共养成商品鱼10万余尾,产值500余万元。

7.参加农业部专项“牙鲆 (Paralitchthys olivaceus) 大规模工厂化生产”(F90-05-03,1993~1994,北戴河站)。

8.参加农业部科技攻关项目“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大规模越冬及工厂化育苗”(北戴河站,1989-1992),生产苗种数亿,在渤海放流3000多万。

兼职:

1.青岛市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2.中国农学会科技情报分会常务理事。

3.科研项目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欧盟Horizon 2020项目评审专家,法国国家研究局项目评审专家

4.SCI 期刊Aquaculture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审稿人

5.人才培养: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3名、已毕业5名。

6.“中国-苏格兰水生无脊椎动物联合实验室”中方联系人

7.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会员

8.国际有害藻类学会会员

9.中国水产学会会员

10.中国贝类学会会员

学历:

2007年6月获中国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失忆性贝毒(AST)在欧洲大扇贝Pecten maximus体内的积累及其影响。

2002年7月获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莱州湾和桑沟湾限制性营养盐的研究。

1989年7月获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士学位。

组织、参加重要学术会议:

1.2016年4月28日,应邀访问香港浸会大学,做专题报告“中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水养殖管理”。(Ecosystem-base aquaculture management in China)

2. 2016年4月19-23日,应邀参加斯里兰卡“中斯海洋事务合作论坛”,做“中国的海水养殖业”(Mariculture in China) 主旨报告并主持“海洋环境领域”分会场。

3.2014年10月16日,台湾中山大学“海峡两岸南海渔业合作研讨会”特邀报告:钓鱼岛的渔业资源

4.2012年9月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海陆交互作用过程与中国海岸海洋环境资源特点及疆域主权”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专题报告:海岸带开发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学科发展建议——以围填海为例

5.2010年11月19日,中国工程院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专题报告: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6.2009年7月,组织和主持第十届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暨“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IMTA)国际研讨会”,并做报告:多元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7.2006 Qingdao Symposium on Marine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6年12月。报告题目:Exposure to domoic acid affects larval development of king scallop Pecten maximus

8.The IX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dical and Applied Malacology,2006年10月。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king scallop Pecten maximus as affected by domoic acid

9.The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f European Aquaculture Society and World Aquaculture Society, Florence, Italy, 2006年5月。报告题目:Effect of Diet Type on Growth and Fatty-acid Composition of the Sea Urchin Larvae, Psammechinus miliaris

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Aquaculture Today, Edinburgh, Scotland, 2006年3月。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China

11EU thematic network ALGINET project workshop, Oban, Scotland, 2006年1月。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inChina

12.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Scottish Shellfish Growers, Oban, Scotland, 2005年10月。报告题目:Aquaculture inChina

获得专利情况:

1.刘慧,方建光,朱建新,于守团。发明专利“双壳贝类稚贝高密度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专利号ZL200410023698.5,2006年11月授权。

2.方建光,刘慧,张继红,于守团。发明专利“高密度上升流贝类幼虫培育装置及培育方法”。专利号ZL200310114544.2,2005年12月授权。

3.张继红,方建光,梁翻鹏,刘慧。发明专利“双壳贝类育苗生产中的太阳能海水升温控制装置”。专利号ZL200410023934.3,2007年1月授权。

4.李筠,陆建,刘慧,陈吉祥,周祥山,朱建新,范卫民等。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在高密度培育菲律宾蛤仔幼苗中的应用。专利号ZL200510104254.9,2011年7月授权。

5.朱建新,黄滨,曲克明,刘慧,王印庚。环流式养殖水固液分离装置。专利号ZL201010157908.5,2011年11月16日授权。

6.朱建新,曲克明,刘慧,洪磊,王彦怀,孙德强。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多功能回水装置。CN201220132581.0,2013年7月授权。

学术奖励:

1.2010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四名)“西施舌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

2.2011年获选“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第十三名)——“高产优质虾贝藻新品种选育”项目

3.2011年荣获青岛市侨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4.青岛市九三学社2015年度优秀信息成果二等奖

5.青岛市九三学社2015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