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英才奖

首页 - 人才与团队 - 中华英才奖 - 正文

赵法箴(2008)

日期:2017-11-08 11:03    作者: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6359581719391101843190331.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法箴

赵法箴(1935-)山东省莱州人。1958年山东大学水产系毕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学会顾问,农业部渔业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规划专家咨询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家顾问组专家。曾任农业部海水增养殖病害与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海水资源研究开发保护专家组成员,国家海洋高技术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常委,青岛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山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七~十届全国政协委员。50年代末期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养殖,主要进行对虾实验生态及养殖技术研究工作。1959年参与了中国首次人工培育出中国对虾苗并养成,相继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越冬成功。60年代初参与了中国首次完成对虾幼体发育形态研究,为对虾全人工育苗奠定了基础。60年代中期,参与研究小面积对虾养殖示范试验获得成功,同时取得中型和大型水面养殖对虾研究成功,为中国的对虾养殖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70年代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对虾养殖高产试验和开发饵料的研究,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80年代主持国家攻关项目“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创立了高效、稳定可以有计划大批量生产苗种的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体系,使我国一跃成为对虾人工育苗和养殖产量最高的世界第一养虾大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金奖;“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研究”获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以来,主持完成“中国对虾养殖综合防病技术”研究,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支持科研团队成功培育出了“黄海1号”中国对虾,并已通过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新品种审定,成为我国第一个人工选育的海水养殖动物优良品种;2000年以来,指导完成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对虾健康养殖技术示范”、“对虾工厂化养殖与质量控制技术与示范”项目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对虾工厂化无公害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课题和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中国对虾无公害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等研究,推动了中国对虾养殖的“二次创业”,为保持我国世界第一养殖大国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撰有论著70余篇,主要有《人工养殖对虾》、《对虾幼体发育形态》、《对虾人工配合饵料试验》等。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授予“第五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工程奖,2008年荣获第二届“中华农业英才奖”荣誉称号 。

上一条:唐启升(2005) 下一条:陈松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