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科技成果 - 科研动态 - 正文

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近海衰退渔业种群重建关键技术合作研究”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日期:2016-08-24 00:00    作者:资源室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金显仕研究员作为中方首席科学家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近海衰退渔业种群重建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13DFA31410)”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该项目是中美合作项目,2013年立项,项目执行期2013年至2015年,外方首席科学家是美国Mote海洋研究所的Ken Leber博士。项目主要通过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方式,针对近海衰退渔业种群及其关键栖息地重建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研究成果为近海渔业资源的修复和养护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近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该项目主要成果有:一是筛选了黄渤海适宜修复的衰退渔业种群10种,建立了近海衰退渔业种群DNA条形码标准化查询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了半滑舌鳎、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梭鱼、许氏平鲉、金乌贼、真鲷、牙鲆等主要衰退渔业种群的种质快速检测技术及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了荧光标记微卫星六重PCR家系识别方法;实现了增殖放流个体精确溯源及放流效果评估;利用微卫星标记(SSR)技术,揭示了自然群体和增殖群体的遗传差异,评估了增殖放流群体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标准化了鲆鲽类苗种培育技术,开发了牙鲆等鲆鲽类小规格苗种的CWT标志技术,同时规范了增殖放流苗种标志技术;二是研发了衰退渔业种群及其栖息地修复的关键技术6项,在山东半岛南部、威海、莱州湾、前三岛等海域进行示范,示范区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构建了增殖容量评估及种群重建效果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发表研究论文29篇(SCI论文8篇),专著2部,授权专利8项(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举办培训班18次,培训人员1590人次;指导放流各类苗种合计25.32亿尾/粒。研究成果获2015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