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鲆鲽类耐高温和速生新品种培育”项目2024年度总结推进会在青岛召开。华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军研究员、山东海洋科学研究院刘洪军研究员等项目咨询专家,项目牵头单位有关领导以及项目组成员等30余人参会。
黄海所科研处处长刘志鸿研究员代表项目牵头单位致欢迎辞,感谢与会领导、专家长期以来对项目的大力支持,并向与会专家介绍了本项目中期考核结果以及目前进展情况,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认真听取各位专家意见,推动项目顺利开展。
项目负责人马爱军研究员对项目总体情况、年度研究进展及亮点成果等内容进行了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围绕课题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对年度研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汇报。
本项目针对鲆鲽类主要养殖鱼种,从遗传基础与调控机制研究、创新育种技术研发、新品种培育及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体系构建三个层次开展研究。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取得良好进展:一是在遗传基础与调控机制研究方面,构建了8种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阐明4种鲆鲽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调控机制,并完成了鲆鲽类遗传育种数据库物种信息的收集与初步搭建。二是在育种技术研发方面,建立了核心种质鉴定评价技术3项,研制配套设备3套,构建核心育种群体2个;建立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多倍体育种等育种技术3项;研制育种基因芯片1款,另有2款研发中。三是在新品种培育方面,获批国审牙鲆耐高温新品种1个,耐温性能提升2℃;提交在审新品种2个,培育新品系4个,并建设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等。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研究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并对各课题间的技术融合应用、成果凝练、技术成果转化、育繁推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本次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项目执行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方向。项目组将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继续梳理凝练重大亮点成果,推进育繁推体系建设,确保圆满完成项目总体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