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黄海所2项技术入选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度优秀科技成果

日期:2025-11-13 09:20    作者:成果处    来源:     打印    加大 减小

近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发布了渔业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2025年度优秀科技成果的通知,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专家通讯评审、评审委员会现场评审等程序,共遴选出渔业优秀科技成果20项,其中新技术14项、新产品2项、新装备4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工厂化养殖智能识别技术”“刺参浅海网箱高产养殖技术”等2项技术成功入选“新技术”类优秀科技成果。

“工厂化养殖智能识别技术”由黄海所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共同完成。该成果瞄准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不易精准把控养殖对象环境行为等产业痛点,致力于突破水下场景的感知瓶颈,通过开发适配养殖特性的新型算法框架,提升鱼群行为追踪与状态识别的可靠性,为智能投喂、疾病防控、水质调控及构建智能化、精准化的现代化水产养殖体系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该成果突破鱼群多目标跟踪的行为识别分析技术,研制基于水面波动反馈的智能投饲装备,开发融合体表、水质与行为多源信息的疾病早期预警系统,建立基于DeepSORT改进算法循环水养殖鱼池漂浮死鱼的智能捞除方法,构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水质多目标协同优化模型,实现了鱼类摄食行为与病害状态的高精度监测、漂浮死鱼自动清理及水质多目标协同优化。该技术成果在山东、宁夏等地推广示范,显著降低了人工依赖并综合提升了养殖效益,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刺参浅海网箱高产养殖技术”由黄海所联合山东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霞浦县海洋渔业发展中心、兴城市大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天津成奇希望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威海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攻关完成。该成果针对海参传统浅海底播增养殖、池塘养殖等模式占地面积大、养殖设施简陋、饲料效率低、病害防控难、产能低下等问题,创制了适应于浅海环境的新型刺参养殖网箱,优选了适用于网箱养殖的大规格健康苗种,研发出高效环保的专用配合饲料,优化了病害精准防控工艺,集成构建了刺参浅海网箱高产养殖技术。目前,该技术成果已在山东、辽宁、福建等主产区规模化推广应用,累计推广网箱超7万口;在北方海域,网箱养殖单产从800kg/亩提高至2500kg/亩;在福建地区,4个月养殖增重率382.4%,单产5000kg/亩;养殖过程中常见病害的发病率大幅下降,基本达到了“减抗化”养殖,实现了高效产出和生态环保双赢,为刺参养殖产业的空间拓展、产能提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