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省发改委近日联合印发《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广东省将力争实现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过2.2万亿元,年均增长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海洋经济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除总目标外,《规划》还明确了科技、结构、生态、对外合作等方面的目标。其中,生态发展目标提出,广东将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入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85%,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完成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400公里,保留区占近岸海域面积比例不低于1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根据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海洋开放合作新格局、提升海洋公共服务能力等主要任务。
在优化蓝色经济空间布局方面,《规划》提出,广东在“十三五”期间将科学统筹海岸带、近海海域、深海海域,重点优化海岸带布局,积极推进环珠江口湾区等“六湾区一半岛”生态建设,着力加强珠江口岛群等“五岛群”保护利用,建设珠三角等三大海洋经济发展区,构建粤港澳等三大海洋经济合作圈。
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广东将坚持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提升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集约发展高端临海产业,积极布局海洋潜力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增强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力方面,《规划》提出,广东将深入推进科技兴海,培育海洋创新主体、建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科技研发载体,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
在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广东将强化海洋生态修复和美丽海湾建设制度保障,制定海洋生态规划、完善海洋生态制度,创新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方式,推动省市联动、示范引领。实施“美丽海湾”建设、“美丽海岸”岸滩整治、“绿色湿地”修复、“生态岛礁”保护等七大海洋生态工程。
在强化海洋合作、共享海洋利益方面,《规划》提出,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龙头,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腹地,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经济支撑带。
据悉,“十二五”期间,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海洋生产总值从8253.7亿元增加到13796亿元,年均增速达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