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围绕“基础信息全覆盖、动态监管全海域、业务运行全行业、决策评价全方位”的理念,加快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工作创新,推动工作由专业性向全面性、精细化转变。目前,全市海域资源监视监测任务包括海域资源基础信息、海岸地质灾害风险、海域使用动态跟踪、海岛空间资源、海域海岛监管服务监测共计五大类27项。
推进海域资源基础信息全覆盖。优化海域空间资源监测内容、范围和频率,逐步实现全市海域资源全覆盖、立体化、精细化动态监视监测。新增领海基点和海湾资源监测,全市海域资源基础信息监测涉及岸线、沙滩、滨海湿地、海岸及海底地形等共计六类。其中,重点沙滩监测范围由原来的3处增加至9处,全年监测2次,重点岸线、海湾资源分别达到9处和8处,基本覆盖全市重点海域和海洋生态敏感区。
深化海域使用动态监测内容。首次增加了人工鱼礁、海洋特别保护区、离岸排污、倾废用海监测,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内容扩大到渔业、造地工程、特殊用海及排污倾倒四类用海。其中,海洋特别保护区用海监测范围涵盖该市现有的7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在用海项目监测上,将用海方式中的围海项目纳入监测重点,建立用海项目监测计划,突出单个项目各关键环节监测,实行事前介入、过程监督、后续评估的“一条龙”监管。同时,对全市7个集中用海工程区海洋环境情况进行每季度一监测,从整体上评价区域海洋环境状况。
加强海域资源监测成果应用。依托通报、季报、年报等评价产品,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域使用状况分析,对各专项任务监测情况实行一项一评。在此基础上,完善威海市海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利用遥感资料、现场监测和系统数据,编制全市海洋空间资源“一张图”,综合展示海岸带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开发利用状况,以及各区域海岸带所面临的生态风险,进一步挖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