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外渔业动态 - 正文

APEC经济体专家共商“海洋微塑料”对策

日期:2019-01-25 10:39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日前,来自亚太经合组织8个经济体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代表,及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留学生50余人在厦门参加了2019亚太区域海洋微塑料监测和管理国际研讨会。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海洋学院共同筹办。

会议分为海洋微塑料研究方法、分布状况、管理对策、倡议书研讨4个环节。

与会专家围绕“在APEC分享微塑料监测的最佳实践、信息、知识与技术”“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与海岸带管理能力建设”“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海洋资源”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海洋微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来自泰国的专家介绍了泰国塑料产业的发展历程、石化产业的概况和塑料制品的进出口情况。他在报告中指出,塑料垃圾大量产生,且管理缺失,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就泰国而言,大约有75%的塑料垃圾没有得到有效管理。

2014年,垃圾问题被泰国纳入国家议程。2016年,泰国沿海各省的垃圾估算约283万吨,塑料垃圾约34万吨,超过5万吨的塑料垃圾流入近海。

为此,泰国制定了20年污染防治战略,和污染及废弃物管理计划,以应对严峻的形势,并在试点地区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

微塑料严重危害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一方面,微塑料中的有毒物质和污染物,以及粘附在其表面的有害微生物,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另一方面,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海洋生物进入人体,影响人类健康。从2016年开始,泰国在海底沉积物、微生物、海水等方面开展试验,以期找到研究海洋微塑料的标准方法。

南中国海的鱼类和无脊椎生物资源是加勒比海及夏威夷海域的5倍。在世界渔获出口量排名前10的国家中,有3个位于南中国海区域。因此,在这一地区开展海洋微塑料治理十分重要。

智利专家介绍了智利海洋环境管理的相关机构和法律政策,其中包括从2018年8月起实施的禁塑令、刑罚修正案,以及渔业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此外,2018年,智利还开展了“跟塑料袋/塑料吸管说再见”等环保活动。

根据相关调查,在智利复活节岛附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红尾圆鲹、蓝圆鲹)样本中,有80%的样品胃里含有1片~5片微塑料。水样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每平方公里就有近60000片微塑料。

此外,相比大陆海岸线附近的海洋垃圾密度,南回归线中部地区的海洋垃圾密度更高。研究还发现,海洋漂浮垃圾会对海鸟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萨拉斯和戈麦斯岛上的濒危物种。

海洋微塑料研究深入开展

随着海洋微塑料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各国科学家对微塑料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来自韩国的专家从尺寸、分布、危害、辨识方法、化学特性等方面对微塑料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外,他在报告中还讲述了对流动水体、悬浮物和沙滩中微塑料的取样和分析方法,并介绍了韩国在微塑料方面的研究和监测情况,分析了当前所采用的各种微塑料分析方法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河口海湾重点实验室朱礼鑫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塑料产量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已增长了两倍,从南极到北极,从海表到海底,塑料垃圾无处不在,且日益增多,蓝色海洋或将变成“塑料海”。

研究人员对入海塑料垃圾数量进行了估算,以浙江温州地区为例,有超过30%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2011年,中国有65万吨塑料废弃物流入海洋。

但由于中国在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管控方面的努力,以及塑料垃圾进口禁令的颁布实施,这一情况在2017年出现好转。

报告指出,水产养殖是塑料废弃物的重要源头,应针对这一问题,采取更加严厉的管控措施。

此外,加强海洋治理与科学政策之间的衔接;根据社会需求,开展持续的海洋观测和服务;促进绿色发展,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微塑料不仅泛滥于全球大洋中,对近海的影响也十分严重。与会专家指出,微塑料可以通过微藻进入贝类体内,进而进入食物链的各个层级。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黄伟副研究员针对浙江象山湾沉积物、海水、水产的微塑料污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这份报告指出,海洋污染严重影响养殖水质与食品安全。当前,集约化养殖面临高水温、水体酸化、缺氧、微塑料、抗生素等引起的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象山湾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其水动力条件和自净能力较差。

象山湾周边有大量塑料产品加工厂,人口密集,水产养殖和渔业发达,产生了大量的塑料废弃物。

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广泛存在于象山湾的表层水和沉积物中。该水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略高于南黄海海域,但低于渤海、北黄海和长江口地区。

水产养殖、陆源污水和水交换是海洋微塑料的重要来源。海湾近陆部分微塑料浓度高,这表明陆源污水是海湾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

研究还进一步证实,微塑料普遍存在于水产品中,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各国积极采取治理措施

秘鲁专家介绍了该国相关的海洋研究机构,以及该国科研人员在不同区域开展的微塑料调查研究。

2018年,秘鲁海洋研究院在有关方面的帮助下,成立了海洋微塑料研究培训中心,对微塑料问题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可以在这里分享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微塑料监测标准化协议将纳入秘鲁海洋学院的监测计划。

秘鲁将在今后的南极考察中加入微塑料调查项目,引入红外光谱仪等专业设备,用于开展微塑料研究,将沙滩、海水、海洋生物中的微塑料研究纳入海岸带研究所的监测项目中。

越南代表介绍了该国海洋微塑料管理的举措。在国际层面,越南支持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兑现大幅减少各种海洋污染的承诺。积极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垃圾治理等方面的多边和政府间论坛,并提议在东亚海域建立海洋塑料垃圾管理的国际合作机制。

在国家层面,越南将加强关于塑料污染的研究,动员本国消费者改变日常消费行为,鼓励使用可生物降解的、可回收利用的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号召企业、超市、购物中心以环保型包装材料替代塑料制品。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金辉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如果不采取治理行动,到2050年将产生120亿吨塑料垃圾。到那时,这些塑料垃圾的总重量可能超过海洋中所有鱼类重量的总和。

微塑料无处不在,不论是陆地上的土壤、淡水系统,还是深海大洋,都能发现微塑料的踪迹。在全球范围内,现有技术可以实现对塑料垃圾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垃圾进口国和处理国。目前,中国有超过10000家塑料垃圾回收再利用企业。但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小而分散,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技术的提升,塑料垃圾的循环再利用将进一步完善。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翁丹凤博士介绍了中国作为APEC成员所采取的行动。在APEC框架内,中国发起了多项治理海洋微塑料的行动,包括2017年的APEC区域内海洋微塑料的产生与扩散研究、APEC沿海城市海洋垃圾管理国际研讨会、2018年海洋垃圾防治创新途径研讨会等。中国还参与了大量APEC框架下的其他项目。

在题为“走向无塑料化的APEC”的北京宣言中,提出无塑料化应成为APEC的理念和口号,应尽最大可能使用非塑料制品或可循环产品,当我们做出这些努力的时候,我们还应将无塑料化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传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