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唐山市用高科技打造“蓝色粮仓”

日期:2018-03-21 10:09    作者:    来源:中国渔业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耕海牧渔”,传说中的期盼如今变成了现实。

一望无际的大海如何耕种?自由无束的鱼儿如何牧养?到河北省唐山市的海洋牧场走一走,现实告诉你,合理规划、适度干预相结合的高科技手段,不羁的大海也可以成为我们的“蓝色粮仓”。

万顷碧波,悠然垂钓。湛蓝的海面下,各种鱼、虾、蟹、贝以自然的方式生长,丰富了海底世界,也富裕了渔民的生活。这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已经是唐山海洋牧场的“日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牧场的建设,正在唐山市一步步完善并福泽后辈。

海洋牧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走近祥云湾海域的唐山海洋牧场,面朝大海是红顶白色的建筑,蓝天白云下格外醒目;海面上,渔船游艇有序,一望无尽的碧波下,生机勃勃的海底藻林就是各种鱼、虾、贝类的自然栖息地。之前投放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礁、花岗岩石礁、船礁等人工鱼礁,如今已经成为各种海洋生物的快乐家园。来到这里享受休闲渔业的人们或许并不知道,这片海洋牧场的“放牧人”付出了多少汗水,才让这片海域如此富有生机。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上世纪70年代中期,曾呈奎等我国知名学者提出了在海洋中通过人工控制种植或养殖海洋生物的理念及在海洋中建设“牧场”的概念,因此,我国也成为国际上较早提出海洋牧场理念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源于这一理念的耕海牧渔日益成熟。现如今,因为海洋资源的不稳定性和稀缺性,海洋渔业呈现出由“狩猎型”向“养殖型”转变,再向“畜牧型”发展,同时由“资源掠夺型”向“资源管理型”转变。

一般意义上,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首先营造一个适合海洋生物生长与繁殖的生活环境,并进行水生生物放流(养),再由所吸引来的生物与人工放养的生物一起形成人工渔场,依靠一整套系统化的渔业设施和管理体制(如建设大型人工孵化厂,大规模投放人工鱼礁,全自动投喂饲料装置,先进的鱼群控制技术等),将各种海洋生物聚集在一起,如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广阔的草原上放牧那样,建立可以人工控制的海洋牧场,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目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主要以投放人工鱼礁为建设主体。人工鱼礁是为改善水域环境,在海底建造适合鱼类等海洋生物聚集、栖息的渔业工程设施,人工鱼礁对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海洋牧场建设发达地区主要是辽宁獐子岛、山东沿海、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据了解,自2015年以来,农业部先后分三批公布了64个海洋牧场示范区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河北省秦皇岛市已经建设10多个海洋牧场,唐山市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场两个,在建的一个。

开展海洋牧场建设,是为了提高某些经济品种的产量或整个海域的鱼类产量,以确保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的增长;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

得天独厚发展海洋牧场唐山独具优势

唐山市发展海洋牧场的条件得天独厚。唐山湾位于渤海湾北部,东经118度~119度、北纬大约38.5度~39度,东西长,南北窄,海岸线229.7公里,占河北全省的40%。境内海域面积达4440平方公里,处于渤海垂直暖流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征,海域具有滦河冲积形成的双道复式海岸线特点,拥有多幅自然条状沙带,构成了该海域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的海湾格局。水质交换快并良好,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水中营养盐丰富,饵料资源充足,具有先天性的绝对优势。历史上这里就是滦河与渤海交汇处,同时与渤海湾口门对冲,海水交换条件得天独厚,是鱼类产卵、索饵、洄游场,同时对进行立体生态养殖设施建设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适于海参、对虾、梭子蟹、皮皮虾、脉红螺、魁蚶、太平洋牡蛎、半滑舌鳎、褐牙鲆、许氏平鮋、斑鰶等海洋生物生长繁殖;有河北乐亭、滦南、曹妃甸、丰南、海港经济开发区、唐山国际旅游岛六个沿海渔业生产县区。

“利用好唐山市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牧场,建设高标准的海洋牧场是我们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唐山市农牧局副局长董硕之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两处,分别是唐山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乐亭县海域兴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建海洋牧场一处,位于唐山国际旅游岛龙岛海域,三处海洋牧场海域使用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

唐山市委党校经济学研究室主任李霞教授关注海洋经济多年,她认为,海洋牧场潜力巨大,让海洋牧场成为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可以直接带动水产苗种培育、水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等多领域发展,实现海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科技引领唐山打造高标准海洋牧场

“我们的海洋,我们的未来”是2017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而河北省境内的渤海,近年来却面临河口海域淤塞污染、海洋生物资源衰退等问题。如何给海洋一个未来,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一条路径。

唐山海洋牧场位于祥云湾海域,是国家命名的首批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近年来,以藻贝生态系统建设为核心,聚焦打造渤海泥沙质海底生态修复系统,整治、修复改善渤海生态环境,前瞻性、主动性地实施藻礁生态、藻场覆盖、增殖放流三大支柱工程,藻林带和海藻床初现规模,资源修复初见成效。

这里的当家人张振海告诉笔者,唐山海洋牧场所处海域,历史上曾是渤海四大渔场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在多年的渔猎及污染中,这片海域的海底荒漠化非常严重。经过他们的辛勤耕耘,目前已有3000亩海域复活了海底藻林,海洋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重现盎然生机景象;水质标准一级,天然饵料丰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生态牧场示范区。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区域内海洋动植物种类与生物量都增长显著,鱼、蟹、贝、参等经济渔业品种生物量成倍增加,渔业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修复作用明显。该示范区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国家海洋局一所等权威科研单位合作研发的祥云湾泥沙底质海域人工藻礁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具有很高的示范价值。这一成果荣获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证书,入编中国海洋大学教科书《海洋恢复生态学》。

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初步监测结果表明,祥云岛海域人工藻礁区与非藻礁区相比,总生物量高出数倍且上升趋势明显。来自国家海洋局一所和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对唐山海洋牧场5年来的海洋生态修复实验情况考察后认为,用人工投礁的形式为海洋生物建立家园,对修复渤海湾生态环境效果显著。

2017年10月刚刚拿到《人工鱼礁建设许可证》的唐山海之都海洋牧场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公司的接待室里,各项科技成果和专利证书摆满了整整两面墙,而公司领军人李卫东正是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在李卫东看来,建设海洋牧场不仅是为了打造“蓝色粮仓”,更是为了重塑健康海洋生态,而这其中,科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建人工鱼礁,移植大型藻类,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建设海上放养鱼、虾、贝类的大型人工渔场,既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又可以实现可持续生态渔业发展,是实现海洋生态修复的可行之路。”李卫东说。笔者在公司的规划材料中看到,唐山海之都海洋牧场有限公司将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进行唐山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项目。计划通过人工鱼礁投放和苗种增殖等技术措施,在唐山国际旅游岛南侧海域逐步形成人工鱼礁区,投资建设35.6万空方人工鱼礁区,增殖水产苗种6500万单位,核心区60公顷,辐射面积达667公顷,使重点礁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趋势得到遏制,以人工鱼礁为载体的综合性海洋牧场初步形成,实现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海洋渔业资源,恢复唐山湾附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打造集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海上娱乐发展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蓝色未来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海洋牧场是应对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手段之一,可有效控制海域氮磷含量,防止赤潮等生态灾害的发生;可对水质和底质起到有效的调控和修复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海洋渔业向绿色低碳、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海洋牧场是发展方向之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实现了区域性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综合开发,推动了海洋渔业的产业升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海洋牧场建设明确要求,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加强海洋牧场科技研发。

中科院海洋所常务副所长杨红生表示:“我国海洋农业亟待第三次飞跃,向工程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迈进。通过实施近海的生境修复、资源养护,建设海洋生态牧场,聚焦环境和生态和谐,打造海洋农业新业态。”《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6-2025)》(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各地区对海洋牧场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支持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全国海洋牧场发展并不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再加上资金投入总体不足,导致海洋牧场综合效益难以充分、持续发挥,严重影响了海洋牧场的实际效果。此外,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工业用海、填海造地、航道码头等挤占了海洋牧场的发展空间,海洋牧场建设经常需要为各类开发工程让路。建设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科技支撑落后于发展需求,这些因素也影响了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

聚焦唐山海洋牧场,虽然在数量上不占优势,但起步标准高,眼光长远。采访中,在谈到海洋牧场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时,不管是农牧局管理部门还是海洋牧场的建设者,不约而同都提到了“海洋生态优先”,这已经是根植在他们心中的理念,也为蓝色大海精心描绘了未来的绿色发展画卷。

强化科技支撑,高起点推动海洋牧场的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坚持以“保护海洋生态、增殖渔业资源”为海洋牧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改善环境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施减量增收,划定禁养区、禁牧区,推行兼养轮养,坚持合理疏养。坚持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立足不同海域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开发时序、重点、方式和规模,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方式转变,促进海洋牧场产业绿色发展。

此外,还要坚持海陆统筹,推进联动发展,提高海陆资源要素统筹配置效率和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水平,完善海洋牧场的岸基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注重全产业链、全服务链打造。最直接的相关产业是滨海旅游业。通过海洋牧场诱集鱼类,形成游钓场,促使海洋牧场建设与滨海旅游业相结合,可以发展成为具有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的休闲渔业。例如美国,通过海洋牧场建设,带动了生态型海洋产业的迅速发展,共建1200座人工鱼瞧,每年吸引到礁区参加游钓活动人数达5400万人,专项服务收益达180亿美元。同时专家建议,唐山海域水文地质条件不一,必须要有专业的规划设计单位通盘规划,针对不同的环境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海洋牧场,而不是简单照搬其他模式。

《全国海洋牧场建设规划(2016-2025)》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5年,在我国沿海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20个,总面积224平方公里”。唐山地处京津冀沿海核心位置,渤海湾顶部,从海洋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养护、渔业结构性调整及一二三产融合等多个角度讲,发展海洋牧场都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唐山理应抢占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区域红利。如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立高标准的海洋牧场已经不只停留在口号上、概念上或是少数业内人士的关注上,唐山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专门对发展海洋经济做出了规划和部署。在刚刚闭幕的“两会”上,唐山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就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献言献策。目前,唐山市发改委、市农牧局、市海洋局等有关部门正在紧张有序地编制唐山市的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深入挖掘海洋潜力,不断培育蓝色引领的新增长点,唐山,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