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促进海洋能资源调查与评价走向标准化

日期:2019-12-26 10:40    作者:    来源:中国海洋报     打印    加大 减小

海洋能开发利用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是否合理有效、是否符合实际应用?10多年来,海洋能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团队制订出14项符合我国国情现状的海洋能调查与评价标准,有效规范海洋能开发利用秩序,促进海洋能产业发展。近日,该项目荣获2018年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本报记者 刘 川

服务实际需求

海洋能调查与评价关键技术标准化研究项目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工程勘察中心副主任汪小勇带领团队研发,已制订出了14项海洋能调查与评价标准。其中,推荐性国家标准7项、海洋行业标准7项。值得一提的是,有5项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到国际一般水平、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海洋能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由于海洋能调查与评估、海洋能转换设备研制和海洋能电站建设等工作涉及到众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如此广泛、复杂的协作,单靠行政措施难以高效完成,也很难在技术上保持协调一致。“要做到技术协调一致,就必须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机结合、顺利进行。”汪小勇说。

海洋能资源调查与评价是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基础,关系到是否可以开发和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其标准化工作尤为重要。在“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和海洋能专项的支持下,10多年来,团队坚持“边研制、边应用”,多方验证海洋能开发利用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及其解决方案。

攻克技术难题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解决了多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能量转换利用的特征参数,发展了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资源评估理论方法,规范了海洋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基本术语,提出了资源调查质量控制、图件编绘技术要求,建立了海洋能温差能、盐差能调查与评价技术标准,构建了海洋能转换装置的技术评估体系、海洋能开发利用综合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海洋能温差能和盐差能调查与评价一直是海洋能行业的技术难点,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和装备,评估方法的争论也更大。同时,由于盐差能存在于河口区,受潮汐、潮流等影响较大,现有技术方法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近年来,团队通过研究国际先进海洋能调查与评价标准、剖析我国标准化现状及标准化典型案例等方式,探索总结出了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海洋能温差能和盐差能调查与评价技术标准,为我国第一次全国海洋能调查与评价提供支撑。

技术评价的结果是海洋能发电装置能否实际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团队将海洋能发电装置研究与应用分为9级,制定出了符合我国海洋能发电装置研究与应用特点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形成国家标准,有效规范了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实现多项创新

在解决关键技术难题的同时,团队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

我国海洋能种类多,海洋能调查和评估的标准不能生搬硬套国外方法。团队研制的国家标准《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与评估指南 第3部分:波浪能》《海洋能计算和统计编报方法》是在跟踪、对比和分析国内外已有的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近海海洋状况,创建统一的海洋能资源调查和评估方法,提出了基于能量转换利用的特征参数,发展了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资源评估理论方法,使我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由早期新能源研究走向实用化。

同时,团队研制的《海洋能术语 第2部分:调查和评价》《海洋能术语 第3部分:电站》《海洋能调查仪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海洋能调查质量控制要求》等4项国家标准,以及《海流和潮流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海浪能量分布图绘制方法》等6项海洋行业标准,成为我国海洋能标准体系的重要基础标准,规范了海洋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基本术语,提出了调查设备技术条件、资源调查质量控制、图件编绘等技术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海洋能电站的选址与设计、建设与运营、发电装置技术水平、环境、经济等方面影响,评价没有标准可循,也没有国外资料可供借鉴。团队研制的《海洋能电站技术经济评价导则》和《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规程》两项国家标准,首次建立并规范了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综合评价的方法。

如今,项目成果已为我国海洋能基础理论研究、示范工程选址、电站设计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标准实施后,编制单位开展了宣贯推广,得到了从业人员的一致认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