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渔业动态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渔业动态 - 正文

滨州:2022年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 同比增长11.45%

日期:2023-06-02 08:50    作者:    来源:齐鲁网     打印    加大 减小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日讯 6月1日,滨州市政府新闻办组织举行“工业立市、实业强市”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畜牧水产产业专场,邀请滨州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郑红丽,滨州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元更,滨州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胜林,滨州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新贝,介绍畜牧水产产业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胜林介绍,近年来,滨州市水产产业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发展思路,重点抓上游水产种业、下游精深加工,带动养殖高效生态品质提升,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2022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55.1万吨,同比增长4%;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1.45%。

强化项目带动,打造种业高地。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落地实施一批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2022年累计到位省级以上无偿资金2.52亿元,位居全省渔业系统第3位。制定产业链全景图,实现育繁推一体发展。获批建设全国2处之一的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对虾新品种“渤海1号”获农业农村部认定,滨州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品种占全国1/4,对虾苗种环渤海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对虾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获评“中国白对虾种都”和“中国盐田虾之乡”。渤海水产获评全国水产苗种育繁推一体化优势企业、国家水产种业破难题阵型企业、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创建5处水产中试基地、1处近江牡蛎省级原种场,土池温棚对虾育苗取得成功,贝类育苗实现突破。全市贝类增养殖面积35万亩,年产量22万吨,获评“中国文蛤之乡”,正在争创“渤海贝仓”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

优化养殖模式,提升产业效能。积极探索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发展设施化养殖200万平方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规划建设了正海、新创、渤海水产、顺潮4处省级贝类底播型海洋牧场,总面积近20万亩,其中,正海成功创建为全市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水产养殖提质增效,整县制创建2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占全省1/3。博兴县获批全国财政扶持资金量最大的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实现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渔改碱探索盐碱地渔业生态养殖新模式获省乡村振兴局发文推广。乔庄镇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苍上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深化产品加工,扩大品牌影响。抢抓预制菜新风口,全力打造“黄河流域预制菜产业名城”。全市有水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5家、水产加工和冷链物流基地20处,涌现出渤海水产(滨州)有限公司、珍味嘉食品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代表。2022年,水产预制菜产量近16万吨,实现产值超19亿元,产业潜力巨大。举办“大干2023成就企业家梦想”海洋发展科创沙龙系列活动,首期活动以“水产预制菜的未来发展机遇”为议题,联合企业推出了渤海盐焗大虾、海鲜佐餐酱、渔洋清江鱼等富有滨州特色的水产预制菜,市场反响良好。组织水产企业参加海水产品进内陆暨“好品山东”渔业品牌全国推广活动,30余种滨州特色水产预制菜肴亮相良之隆·2023第十一届中国食材电商节,有效提升了滨州渔业新名片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3年,滨州市海洋发展渔业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滨州市委、市政府“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实体系,解放思想,加压奋进,推动水产产业健康发展。今年预计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56.4万吨,同比增长2.5%;总产值 235.4亿元,同比增长7%。

坚持走种业振兴筑基之路。巩固水产种业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协同的水产育种创新体系,持续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加快推进国家级对虾联合育种平台建设,成立5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全国领先的对虾苗种选育中心。争创5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2个省级以上水产种业领军企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水产种业育繁推产业集群。推动海马育繁推产业园等5个项目建设,年育苗量达到2000亿尾以上,实现倍增。

坚持走精深加工转型之路。做深水产品加工业,做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水产品流通体系,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联合省海科院共建水产加工研发平台,建设正海等8处食品和冷链物流园区,全市水产品就地加工率提高10%以上,打造国家级水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水产品加工研发平台,提升水产预制菜档次和生产能力,年内推出水产预制菜达百款以上,销售收入超25亿元,增幅达25%以上。抓好亮点宣传,举办科创沙龙、风云榜、博览会等活动,培树水产预制菜知名企业,提升滨州市渔业品牌认知度。

坚持走设施化渔业高效之路。加强科技人才支撑,搭建科企对接平台,加快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进度,建设5处“产-学-研”一体化水产产业中试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推动养殖转型升级。实施水产养殖“双百”工程,年内新增设施化养殖面积100万平方米,新增养殖产量100万斤,推广20万亩立体化养殖,新增年产值10亿元。推动博兴县申报国家级数字渔业基地、沾化区申报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示范推广鱼虾共生、虾参混养等新技术、新模式,提高养殖单产。针对农村废弃坑塘,计划投资2.2亿元,实施3.5万亩坑塘改造,发展水产养殖、休闲渔业,实现渔业增收、渔民致富。